不囿于西,不拘于古
——王宏江院长的泼墨重彩画艺术
王宏江院长创作的泼墨泼彩作品,开创了中国画全新的艺术境界,是不囿于西,不拘于古的艺术。其创作突破了中国画以线造型为主的表现语言;独创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极大地张扬了中国画作品的色彩魅力。王宏江院长的水墨作品主要为一系列以福寿文化为主题的泼墨重彩大写意绘画,是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美学经验并贯通中西的现代阐释。
1. 泼墨泼彩的形成
中国画的泼墨可上溯到南朝梁张僧繇所创的没骨画法,至唐代画家王洽,相传他每于酒酣之时,乘性作画泼墨于绢上,随其浓淡信手抹之,山石云水无笔迹可寻。后南宋梁楷、牧溪,明徐渭、陈淳在此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
王宏江院长集大成又在此基础之上将传统水墨画中没骨、泼墨、泼彩和大写意的技法综合运用。并吸收了西方抽象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元素,开创了化线为面、墨色相融、书写兼施、没古写意的泼墨泼彩方法。以东方心象的审美艺术观强调其主观意兴、意境抒情;感性和理性、具象和抽象的结合。从而丰富和拓展了中国泼墨重彩大写意的风格特点和审美格局。
2.概述
王宏江院长是当代著名的书画大家,书画之外,工诗词,精鉴赏,富收藏,成就卓著。对泼彩写意花鸟、山水、人物无不擅长,其作品题材风格多样,传统功力深厚,而且在艺术及思想上求新求变,以其独特的艺术造诣,走出了一条中国艺术史上别具风貌的康庄大道。
王宏江院长的作品,一方面承载着其对易经、老子、庄子等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中国传统哲学观,并兼具包罗西方绘画中立体构成等要素,使得西方抽象绘画风格完美的隐匿于东方特有的神韵美学之下,迸发出了强烈的现代意识;另一方面,精于传统却又摆脱了传统的束缚,承载着其对传统笔墨意蕴与民间绘画的继承与提炼,并在承袭传统绘画精髓的基础上超越传统,达到了雅俗共赏、先于时代的艺术境界。
3.创作浅析
王宏江院长的创作大致经历了 “师古”、“师自然”、“师心”三个阶段:以心得感受融入自然的体验,将“格物致知”奉为圭臬,建立起了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模式,充分展现出他的宇宙、自然、人生观的独特风貌。
王宏江院长的创作,构图多是饱满丰盈、极具张力的。与我国历代名家画作自古乐于留白,追求空灵的审美个性不同,王宏江院长的作品多以饱满丰盈为主,偶有画面边角处留白,使其不是一味填充,恰到好处的少量留白与大片浓重饱满的色彩互相掩映,画面也因此给人以热烈、大气、充实之感,充满勃勃生机,这也是其作品的创新之处。此外,画面整体的构图上也多有汲取现代立体构成技法的生动流露,画面中的客体物象简洁大气,常可概括为几何形体,也因此观王宏江院长的画,稳定的力量感与秩序的美感常常扑面而来。
绚丽的色彩与厚重的墨色相辅相成,构成了王宏江院长绘画艺术一张独特的名片。他的绘画作品尤以寿桃为典型代表,学贯古今,融贯中西,其寿桃在造型上不同于传统国画中的平面画法,吸取了西方绘画的立体感,从而使桃形更加生动逼真、伸手可摘,但又不同于西方写实绘画一般过多描摹,而是简洁概括,妙在似与不似间;色彩浓艳、晶莹剔透的寿桃衬以笔墨厚重、极具金石意味的枝叶,相互掩映、相互成就,再配以蝙蝠嬉戏其间,给整幅画面的气韵增添流动之感,为观者呈现浓厚朴拙的视觉盛宴;画作左右常辅以对联,既可点明画意,又对主题与格调有所升华,更加强烈的表达出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对于吉祥福寿的美好祝愿。
除代表作寿桃外,王宏江院长花鸟、动物、山水皆能,且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王宏江院长的花鸟画,彩墨意味浓厚,随类赋彩,表现手法上达到了水、墨、色三者的完美融合。如其作品《花开神州春意闹》、《映日荷花别样红》、《硕果》、《金秋》、《红梅笑开新时代》等,均为其泼彩大写意画的典型代表,在表现手法上更加逸笔草草,不拘泥于形似,而更加注重意象美和意境美。要表现意象美和意境美,即要描绘“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并非一味再现眼见身临之实景,大片的彩墨似真似幻、欲晴欲雨、苍翠欲滴,似仙林迷雾、云水晴岚、朦胧幽梦,似脉脉柔情、烟雨蒙蒙……这些都是传统绘画所不曾有过或难以描绘的境象与情感效果,是他人无法复制模仿的个人专属表达。
又如作品《越来越好》、《招财进宝》、《以茶会友》等,将中国传统书法的美融于饱满的泼彩写意之中,在赋予文字以新的抽象美感和别样的生机与活力的同时,又巧妙运用了文字的符号属性,并因此而赋予彩墨画以新的情韵,给欣赏者提供一个不论是看待书法、还是看待绘画的全新审美角度。
王宏江院长笔下的动物,不论是《财源滚滚来》、《时来运转》、《忠贞不渝》,还是十二生肖系列作品,都充满了天真活泼、昂扬向上的意味。其对动物的描绘未见笔触而可知其笔意,以水墨色交融扩散后的浑然天成的效果描绘动物形态和毛发质感,以此取代中国以线为骨,后施淡彩的传统绘画形式。动物造型简练概括而辨识度高,水色墨自然的形成的纹路肌理独具自然美和精致美的双重表现力,个中结合后,画面便由此而既具有精微之处的细腻美,又具有整体造型的简朴厚重的美。形形色色的动物经王宏江院长不落俗套的概括提炼,无不栩栩如生,质朴天真。
而王宏江院长的山水画,比之于寿桃代表作亦可圈可点,赏王宏江院长的山水画,可谓进入一片得意忘象的极乐净土。《稳如泰山》、《江山永固》、《奇峰如林》等,已全然无摹古之意,而其色彩运用璨若星河,笔墨情韵独出心裁,一山、一树、一水之造型皆标新立异,是独属于王宏江院长性灵感悟后诗化的自然,由精神上的抽象升华至形式上的变幻,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发自心灵。他自流连其中,畅写天地之造化,而腕底似有鬼神。赏其山水,亦可随其笔墨入无人之境,只在乎山水之间也。
宋黄休复曽有云:“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王宏江院长纯熟的技法蕴于自然泼洒的笔墨色彩之下,并非超脱自然,而是置身自然,并非不重视感官的体验,而是更强调心物的交融,不求形似,逸笔草草,莫可楷模,唯其独有。书画家还需靠作品说话,纵览王宏江院长的绘画作品,其艺术语言已连同他内在的精神气质,转化为极具个人特色的成熟艺术风貌,换言之,便是其画作“未见题款便知何人所书”。凡晓画理者,观其画便知其艺术造化早已超脱于“术”,而醉心于“道”者也。
4.泼墨泼彩给当下中国画发展的思考
综观王宏江院长的艺术历程,“泼墨重彩”是他的艺术创作标签,这一绘画方式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画的表现力,是对一千余年以来以线条为主的中国画表现语言的延伸和拓展。可谓继往开来,无疑在中国美术史具有里程碑意义。
古有泼墨,今有泼彩,王宏江院长的泼彩有很深的传统渊源,开中国画崭新形体与风格,直到古人未造处。“以泼墨重彩的表现形式为发抒,这是他最新的格调,豪迈奔放的形体,苍茫浑雄的气度,已绝去了一切的依傍,开中国画自来所未有的格局,是令人惊绝的艺术创造”。王宏江院长的泼墨泼彩艺术,是他艺术创作革新的一个非常大的举动,开辟了绘画之新境界,也为他在中国画发展史上奠定了崇高地位。艺术家必须以客观辨证的宇宙观去对待艺术,其艺术造诣才能不断得到升华从而滋养着思想与创作。既要把握中国艺术优秀传统又要勇于突破传统,从而彰显时代精神!
而当下,中国艺术界的各种艺术观念和探索良莠不齐、杂陈纷乱,有的艺术家有以历史为担当坚守传统,有浮躁迷茫甚至崇洋而彻底否定传统。我们应该怎样辨证地去认识和梳理?怎样使中国画随时代的发展而又不失去宝贵的民族文化精神从而更能够继承发扬它?当今的中国画家又应该具备哪些传统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王宏江院长的艺术精神和坚守于泼墨重彩绘画的成功能够给当下中国画的发展以借鉴和思考。
今天王宏江院长的泼墨泼彩作品广受喜爱,带给我们极为深刻的思考和启迪。王宏江院长的彩墨画艺术,无疑是跻身于时代前列的,其艺术成就在于经营位置、笔墨创新、融贯中西等多个方面。这也正如金刚经中佛祖所云:“凡有所象,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无象纯净而又混沌的水墨形态也包含着道家无我的色彩观和儒家统一和谐的色彩观。作品透出流光溢彩的色墨淋漓,其激情婉转的情感迸发,带给我们心灵无限慰藉和遐想的空间。而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其对西方现代派绘画中立体构成等要素有所吸纳又使之融入东方韵味、对于传统笔墨意蕴与民间绘画的提炼与继承、以及在承袭传统民间绘画与装饰画精髓的基础上超越传统。实可谓不囿于西,不拘于古。
文/贺文婷
中国国画院 理论委员会评论员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